典型香氣: 花香、檸檬、青蘋果、白桃、杏、梨等
起源:
蘭德樂(Len de l'El)是一種源于法國西南部加亞克(Gaillac)產區的白葡萄品種,關于此品種最早的文獻記載出現于1842年。其古怪的法語名字出自當地方言——奧克西唐語(Occitan)中的短語“luenh de l’uelh”,意為“遠離眼睛”,此處的“眼睛”指的是葡萄藤的芽。由于蘭德樂的莖稈偏長,葡萄果串通常貼近地面、遠離上方的芽,因而得此名。
關于該品種的起源尚無定論,部分學者認為該品種是由分布在格齊涅森林(Gresigne Forest)內的野生葡萄藤馴化而來,但這一假說仍有待證實。
品種特征和生長條件:
蘭德樂發芽早,生命力強,產量高而穩定,但較易染病,尤其容易受灰霉菌影響而腐爛。在西南法潮濕的海洋性氣候下,葡萄酒生產者大多將蘭德樂種植在排水性和通風性良好的山坡上,以保持葡萄藤干燥。然而,在氣候適宜時,蘭德樂也能恰到好處地感染貴腐菌,成為釀制優質貴腐酒的原料。此外,在不控制產量的情況下,蘭德樂也有可能因為產量過高而缺鉀,導致樹葉枯黃。
主要種植區域和特色:
法國
蘭德樂是一個高度地方化的葡萄品種,幾乎全部種植在加亞克產區內,它是該產區最重要的白葡萄品種之一。1870年之前,蘭德樂在加亞克產區的種植比例高達30%,是當地種植最廣的葡萄品種,但在根瘤蚜病席卷歐洲后,急于提高產量的葡萄酒生產者便用產量更高的莫札克(Mauzac)將其取代。在今天,蘭德樂的種植面積仍處于下降趨勢。2009年,加亞克產區共種植有640公頃蘭德樂,相比2000年減少了90公頃。
和瑞朗松(Jurancon)產區的滿勝(Manseng)家族葡萄一樣,蘭德樂也是原產地重點保護的對象。加亞克產區的生產者在1938年出臺法律,規定所有該產區的混釀白葡萄酒必須使用大于或等于15%的蘭德樂來釀造。不過在21世紀,當地又規定可以用相同比例的長相思(Sauvignon Blanc)來代替蘭德樂。
蘭德樂葡萄酒大多酒體飽滿,但結構較為松弛。對于蘭德樂的生產者來說,最大的問題就是該品種偏低的酸度。為了解決這一問題,生產者一般會將葡萄提前采摘,以保留其清爽的酸度。但在釀造甜型葡萄酒時,該品種通常會較晚采摘,然后與其他葡萄品種(同期采摘的其他白葡萄品種大多未完全成熟)混釀,以達到結構平衡。
總體來說,蘭德樂是一個靈活多變的葡萄品種,能夠釀造各種類型的葡萄酒。在加亞克,蘭德樂常常扮演干型混釀白葡萄酒或起泡酒中的配角,與莫札克、賽美蓉(Semillon)、密斯卡岱(Muscadelle)及昂登(Ondenc)混釀。雖然蘭德樂酸度偏低,但仍比莫札克要高一些,因此加亞克的生產者在釀造晚收甜白葡萄酒時常常會使用更高比例(可達100%)的蘭德樂,而非莫札克,這也是蘭德樂能夠幸存至今的重要原因之一。
此外,在法國西南部的一些VdP產區,例如托洛桑伯爵產區(Vin de Pays du Comte Tolosan),生產者還經常將蘭德樂與小滿勝(Petit Manseng)、小粒白麝香(Muscat Blanc a Petits Grains)或長相思混釀,生產簡單易飲的餐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