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年前,我曾悄悄溜進一場專業品酒會的現場,環顧四周,不禁好奇,難道喝葡萄酒會讓人掉頭發嗎?因為那里大部分侍酒師的年齡都在50歲以上,而且都聰明“絕頂”。現在情況就不一樣了,在這個看重知識和經驗的領域里,侍酒師趨于年輕化了。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下面,筆者為大家分析一下可能的原因。
1、英雄不問出處,好酒不問出身
那些來自無名產區的葡萄酒以其超高的性價比改變了當今葡萄酒行業的格局。而那些只看重波爾多和納帕谷等知名產區葡萄酒的“守舊派”發現他們陷入葡萄酒價格不斷上升的漩渦中。許多餐廳在經歷經濟不景氣的同時又為高昂的葡萄酒價格而發愁。一貫推崇價格高昂的知名產區葡萄酒的老一代侍酒師很難把目光轉向低價的葡萄酒市場。而新一代的年輕侍酒師卻更青睞于無名產區的優質葡萄酒,這樣做,不僅順應當今市場發展的趨勢,也使他們更受歡迎。
2、他們是喝葡萄酒長大的新一代侍酒師
當前,侍酒師群體以30歲為點有一個明顯的分水嶺。30歲以上的侍酒師大多“半路出家”,他們最初的夢想是做廚師、音樂家或者哲學家等,跟葡萄酒毫不相干。美國的葡萄酒行業是從二戰以后開始發展起來的,這種現象尤其明顯。而30歲以下的新一代侍酒師就不同了,在父輩的影響下,他們從小生活在葡萄酒的世界中。他們從心底里熱愛葡萄酒,并且很小就有在這個領域發展的夢想,跟老一代侍酒師相比,他們的目標是明確、清晰的。
3、用谷歌搜索葡萄酒的各種知識唾手可得
20世紀90年代之前,葡萄酒類書籍很少,人們想要獲得專業的知識,就需要有豐富經驗的人手把手地教授。這意味著,葡萄酒知識大部分是由口頭傳授的,而且需花費很多年的時間才能完成。隨著互聯網的發展,這一情況得到很好的改善。人們可以從付費網站獲得以往的數據,從博客獲得各個年份的詳細信息,或從酒莊的官網獲得相關的介紹。可以說,互聯網改變了“游戲的規則”,使葡萄酒的相關知識不再局囿于一定的地域空間。新一代侍酒師很快就可以成為一名葡萄酒買手,而且大多數情況下,絲毫不遜色于他們的前輩。當然,他們還是喜歡親身體驗,去各個產區旅游,去親自開啟一瓶美酒。
4、葡萄酒已經日益“去法國化”
越來越多的侍酒師并非來自法國,而是其他國家或地區。不久之前,美國餐廳還普遍偏愛來自法國的侍酒師,來自其他國家的侍酒師要找一份工作是相當困難的。而現在,餐館更看重的是專業水平,而非國籍,這使得更多的優秀人才得到應有的機會。
5、“去法國化”帶來的改變
2008年之前,侍酒師的需求量很大,而老一代侍酒師已經有穩定的工作崗位,不會輕易換工作,所以新一代有了機會。雇傭這些新手的餐館很快發現,他們的效益不降反升。因為年紀大的客人覺得這些年輕人像他們的孫子一樣;而年輕的客人喜歡這些新手,覺得他們很酷。此外,新手要求的薪水也不高,他們只要能從事跟葡萄酒相關的工作就很滿足了。綜上來看,2008年以后新手只會越來越受歡迎。
6、老一代侍酒師更青睞于年輕侍酒師
如果有的選,領班的侍酒師更愿意雇傭沒什么經驗的人來做他們的助手,而不是經驗豐富的老手。原因很簡單,他們想要的是幫手,而不是競爭對手,尤其在這個葡萄酒相關信息日益便捷的時代,更是如此。他們清楚,經驗豐富的侍酒師更適合當領導,而助理侍酒師才是真正的實干者。
7、市場風向標已不同于從前
跟過去相比,現代人的口味改變很大。當今美國人追逐Overnoy和Ganevat等酒莊出產的葡萄酒。而這些酒莊出產的酒款在10年前是基本無人問津的。老一代侍酒師對這些葡萄酒知之甚少,跟新一代相比,他們反而成了這些葡萄酒的“后來者”。在這些流行的葡萄酒面前,老一代待酒師經驗豐富的優勢體現不出來了。
綜上可知,由于這樣或那樣的原因,侍酒師逐漸年輕化了。當他們年輕不再時,還能在這個不斷變化的葡萄酒領域謀得一席之地嗎?這個問題在當下誰也沒有辦法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