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十九世紀中葉以前,巴羅洛還是一種甜酒。因為內比奧羅葡萄通常在十月下旬才能成熟,到十一、十二月時溫度低到令壓榨葡萄汁停止發酵,這時酒液中就會留有大量的殘糖。到了十九世紀中葉,卡米羅?本索和康特?卡福改進了當地葡萄酒釀造技術。提高酒窖的衛生條件,使完全干化的內比奧羅葡萄得到充分發酵,釀造出了第一瓶現代巴羅洛。到二十世紀六十年代,個體經營者開始灌裝有他們各自葡萄園生產的葡萄酒,進入八十年代,出現了大批量灌裝葡萄酒,這衍生了葡萄酒莊園的分級制度。1980年當巴羅洛產區提升為DOCG級別時,意大利葡萄酒酒業中最負盛名的巴羅洛更加確立了自身的地位,成為了第一批獲得此榮譽的產區。作為DOCG級別的葡萄酒,巴羅洛需在橡木桶中至少存放2年,并在瓶中至少存放一年才能夠上市。至少儲存5年以上,并在橡木桶中存放3年以上的巴羅洛才有資格被稱為珍藏酒。
過去,人們把正在發酵的酒和葡萄皮混合在一起三周以上,以提取充足的單寧,然后在大型的橡木或粟木桶中陳年4年或者更長時間,按這樣釀造的葡萄酒不適合馬上享用,適飲期可能是在20-30年后,而且經過長期木桶陳年果香會被損失掉,一般消費者不容易接受或不懂欣賞。為了釀造出更富有果香、更圓潤、更早更易飲的巴羅洛,一些改革派的酒莊開始引入新的釀造法,像選擇更成熟的葡萄、溫控不銹鋼發酵槽、縮短浸皮發酵時間(7-10天)、使用小型橡木酒桶陳年。但“傳統派”們認為這樣造成巴羅洛的本質口味喪失,不屬“正道”。而新派認為抹殺果香及太長時間,令傳統巴羅洛已逐漸失去市場,何況強烈的香氣、新鮮的口感、絲滑纏綿的單寧現在逐漸得到大眾的共識。于是新舊兩派的這場爭論被稱為“巴羅洛戰爭”。
如今, 巴羅洛葡萄酒一直因它的超高質量和天生的貴族氣息為意大利皇室成員所推崇備至,它一直是皮埃蒙特大區的驕傲,經歷過幾個世紀的起起伏伏和時間的考驗。它是飲酒者身份的象征,擁有自己強烈的個性,引領著時尚。
產區
巴羅洛產區位于平均海拔400-800公尺的Langhe丘陵地區,土壤主要是石灰質的黏土,法定葡萄園總面積1179公頃,年產百萬瓶。1966年巴羅洛產區被評定為DOC法定產區,1980年被晉級為DOCG法定產區。世界上87%的巴羅洛紅酒產自拉摩喇(La Morra)、巴洛羅(Barolo)、卡斯提里奧內?法列多(Castiglione Falletto)、蒙弗帖?阿爾巴(Monforte d’Alba)、塞拉倫嘉?阿爾巴(Serralunga d’Alba)這五個區域。尤其Baralo 和Castiglione Falletto 被譽為精品巴羅洛產區的心臟。
如今,全球變暖給巴羅洛產區帶來了好處,柔和的秋風,溫度的提高,增加了霧氣保護葡萄不受強光暴曬,提高了糖分累積和酚化物的合成。在過去的20 年中,葡萄園管理和釀酒技術的改善,都促進了巴羅洛的生產。
自從19世紀末,哪里才是最出色的巴羅洛的競爭就沒有停止過,由于得著名的和華貴的勃艮第地區 “特級紅酒”(Grand Cru)的崇拜,巴羅洛生產者也開始圈地,并標識自己葡萄園生產的巴羅洛。這種競爭也促進了巴羅洛葡萄酒的品質。
葡萄與葡萄酒
內比奧洛(Nebbiolo)葡萄是釀造巴羅洛葡萄酒唯一使用的品種,作為皮埃蒙特最古老的品種之一,早在公元1268年就出現在當地文獻上。內比奧洛的種植面積僅占皮埃蒙特葡萄園的6%。“內比奧洛”這個字的意思源自意大利文的“濃霧(nebbia)”,會叫做這個名字的原因有一說是因為其包覆在果實上的白色蠟狀果粉,另一種說法則是由于內比奧洛是比較晚成熟的品種,當它成熟到可收成時,此地常會伴隨出現晚秋的濃霧。內比奧洛是很難伺候的品種,它可以釀制出健壯強勁的酒,但是產量不穩定。
新釀成的巴羅洛顏色在深紅色和石榴紅色之間,隨著年份的增長顏色變成磚紅,橙色。巴羅洛有著潛在的吸引人的香氣,伴隨著煤油和玫瑰的味道。其它的香氣還包括樟腦,巧克力,干果,李子,桉樹,皮革,甘草,薄荷,桑葚,梅子,丁香,草莓,香煙,白松露的味道。單寧使巴羅洛口感更加柔和細膩。其酒精度最少在13度以上,通常15度以上。巴羅洛必須和其同重量級的食物搭配,在皮埃蒙特通常搭配肉類、生面團和意大利調味飯。
巴羅洛品酒筆記
Poderi Luigi Einaudi Barolo 2005,18:45開瓶瓶中醒,21:00入杯。淺石榴紅,有果醬、藍莓、煙絲,還有點動物皮革和香料味道;口酒體飽滿強勁但柔順,單寧細致有層次,酸度尾端跳出,伴隨酒體再度充滿口腔展開如孔雀開屏,生津并令余味長。
Claudid Alario Barolo 2006,18:45開瓶,20:00入杯。淺寶石紅開始轉石榴紅,明亮。聞有比較濃郁的椰子糖(海南那種黑色硬糖)、果醬、蜜餞、藍莓等令人感覺比較甜美幸福的香氣;入口酒體飽滿順化,口腔充滿奶油椰子糖的象棋,酸度平衡得好,余味悠長,回甘。此酒正當年飲,表現得熱情張力。
Mirafiore Barolo 2002,18:45開瓶,21:20入杯。淺磚紅色,略橙黃;聞有玫瑰花、山楂、陳皮、蘑菇等香氣,入口酒體飽滿強勁,單寧細致,結構有點松散,酸度收結生津,有余味。此酒有點“廉頗老已”,但整體仍表現得較為平衡,風范尚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