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世紀初期,地處美國南加州(Southern California)洛杉磯以東的卡蒙加谷(Cucamonga Valley)曾是美國釀酒業的中心地區,也是全世界最大的葡萄種植區之一,于1995年被認證為法定種植區(American Viticulture Areas,簡稱AVA)。
圖片來源:china.discovercaliforniawines.com
卡蒙加谷產區沿著圣加布里埃爾山(San Gabriel Mountain)的山腳分布著超過8,000公頃的葡萄園。在鼎盛時期,該地擁有十個主要的葡萄種植區。但在上世紀大部分時間里,令卡蒙加谷受到關注的卻是該地區的牧場、購物中心、工業園區和劣質的罐裝葡萄酒,導致該產區一直以來被人忽視甚至遺忘。
圖片來源:capstonecalifornia.com
歷史
卡蒙加谷最早的葡萄種植記錄可追溯至1838年,唐蒂布爾西奧·塔皮亞 (Don Tiburcio Tapia) 在該地種植了葡萄樹。1880年代初期,來自意大利皮埃蒙特(Piedmont)的移民塞龔迪·瓜迪(Secondo Guasti)創立了意大利葡萄園公司(Italian Vineyard Company),控制著約2,000公頃的葡萄園,這在當時使其成為全球最大的釀酒廠之一,該產區隨之興盛。
圖片來源:capstonecalifornia.com
1920年至1960年間,新法律允許家庭釀酒,因此家庭式釀酒者對葡萄的需求猛增。1934 年,卡蒙加谷先鋒葡萄園協會(Cucamonga Pioneer Vineyard Association)成立。這是一個由當地種植者經營的合作釀酒廠和營銷組織。隨著時間的推移,卡蒙加谷的葡萄栽培繼續蓬勃發展,而南加州其他地區的產量逐年下降。直到1968年,卡蒙加谷產區每年生產4750萬瓶葡萄酒,占南加州葡萄酒產量的98%。
然而,1960年后,由于城市擴張的需求和開發商愿意為土地支付更高額的價格等商業舉措開始蠶食葡萄園面積。其次,來自其他地區和海外的銷售競爭加劇。更殘酷的是,多年來空氣污染著實對葡萄栽培造成了傷害。南加州的葡萄園同時也飽受皮爾斯病(Pierce's Disease)的困擾,這是一種主要通過飛蟲傳播的毀滅性病蟲害疾病。種種原因的疊加導致卡蒙加谷落寞至今。
如今,該產區只剩下三間釀酒廠和130公頃的葡萄種植面積。
風土
卡蒙加谷產區遠離太平洋且受到群山的阻擋,因此氣候受到海洋調節的作用相對較弱,屬于炎熱的地中海氣候,具有漫長、干燥、陽光充足的生長季節。土壤結構以花崗巖(Granitie)為主,具有良好的排水性。這樣的氣候和土壤條件使該產區適合種植成熟緩慢且結實的紅葡萄品種。因此,仙粉黛(Zinfandel)是迄今為止種植最廣泛的品種,占所有葡萄種植面積的82%。其余少量種植的葡萄品種包歌海娜(Grenache)、彌生(Mission)赤霞珠(Cabernet Sauvignon)、西拉(Syrah)以及桑嬌維塞(Sangiovese)。其中大部分被用于釀造甜酒及加強型葡萄酒。
圖片來源:capstonecalifornia.com
展望
卡蒙加谷的種植歷史以及其擁有的古老葡萄園奠定了該產區不甘平凡的基礎,隨之而來的便是一批知名釀酒師對該地的日益關注,一場卡蒙加谷的釀酒復興運動正在悄然進行。他們用卡蒙加谷出產的葡萄釀造的葡萄酒在業內贏得了高度贊譽。
來自納帕谷(Napa Valley)、索諾瑪(Sonoma)和中央海岸(Central Coast)產區的知名葡萄酒商也正在使用卡蒙加谷的古老葡萄園出產的葡萄釀造高品質葡萄酒。他們不僅感受到了與過去聯系以及尊重風土歷史的重要性,還有葡萄果實本身的頑強精神。這些葡萄經受住了疾病、干旱和減產等壓力。該產區不僅沒有銷聲匿跡,反而是以欣欣向榮的姿態面向未來與挑戰。(文/Darle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