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是馬爾貝克(Malbec)的原產地,但現在,阿根廷卻成為了馬爾貝克之鄉,這里種植著世界上70%的馬爾貝克。由于馬爾貝克受風土的影響很大,因此這兩個地區出產的馬爾貝克葡萄酒有著很大的不同。本文我們就來對比兩地馬爾貝克的異同之處。
一、馬爾貝克——風土的詮釋者
幾乎所有釀酒師都認為,偉大的葡萄酒并不來自于釀造,而來自于葡萄園。這一句話就明明白白告訴了我們風土在葡萄酒釀造上的重大作用。我們所說的風土就是指影響葡萄酒風味的所有地域性因素的結合,包括陽光、土壤、山坡角度、河流湖泊、氣候、天氣和海拔等等。
盡管 馬爾貝克現以成為阿根廷葡萄酒的名片,但在其原產地法國,馬爾貝克仍具有相當影響力。同樣的葡萄,完全不一樣的葡萄酒,這就是兩者最大區別,而風土就是其中的決定性因素。阿根廷馬爾貝克葡萄酒果味更加馥郁,以李子味最為突出,口感順滑;而法國馬爾貝克則以李子、肉味和黑莓味為主,酸度高,單寧結實。
二、馬爾貝克的特點
圖片來源:Ursula Bruhl, Julius Kuhn-Institut
馬爾貝克葡萄顏色烏黑,皮薄,因此較易受到霉菌、霜霧以及病蟲害的影響,它與梅洛(Merlot)有幾分相似,但較梅洛更加粗獷。理想的生長條件對馬爾貝克有著非凡的意義,陽光充沛、氣候干燥是其生長的最理想環境,不過陽光也不能過于強烈,否則會令其葡萄酒寡淡無味,毫無結構所言。簡而言之,馬爾貝克非常挑剔,對氣候非常敏感。
三、法國卡奧爾VS阿根廷門多薩
1、法國卡奧爾:石灰巖土壤賦予馬爾貝克高單寧和深顏色
法國卡奧爾產區(Cahors)以石灰巖土壤為主,這讓這里出產的馬爾貝克顏色深紅,單寧高,在年輕的時候以黑莓味為主,隨著陳年會發展出煙草、咖啡和肉味等風味。這些豐富的風味大多源自于這里的石灰巖土壤中的鈣,因為鈣的存在能維持葡萄酒生長期間的酸度,也能賦予葡萄酒更多的結構。科斯(Causses)高原是卡奧爾馬爾貝克最著名的子產區,這里的土壤以石灰巖為主,土地貧瘠,土壤厚度薄,迫使葡萄樹扎根很深以尋求營養,也因此,這里的馬爾貝克風味凝練,有深度。
2、阿根廷門多薩:陽光賦予馬爾貝克濃郁果香
阿根廷門多薩產區(Mendoza)出產著這個國家70%的葡萄酒,而其中馬爾貝克又占據了一大部分。這里陽光充沛,氣候干燥。在安第斯山的庇護下,這里的馬爾貝克葡萄酒以果味濃郁、酒體宏大著稱,往往伴有黑漿果味和甜蜜花香味。這里降雨量稀少,來自安第斯山的佐達風(Zonda)從這里掃過,在加上這里的土壤以沖擊沙土壤和粘土土壤為主,因此葡萄樹扎根都很深,這就讓葡萄樹能吸收到土壤底層的來自安第斯山脈的各種礦物質。另外,沙質土壤排水性良好,能保證葡萄和葡萄樹都遠離腐爛的困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