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很早之前,葡萄酒就與哲學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在柏拉圖所著的《會飲篇》中,就記錄了他的老師蘇格拉底,最愛在酒會中借助葡萄酒,和與會者一起探討知識和哲學問題。
其實葡萄酒本身也包含了許多哲學問題,本文將和各位葡萄酒愛好者一起探討5個與葡萄酒有關的哲學問題。
1、客觀主義者認為在不加入主觀意識的情況下,人們可以對葡萄酒做出精準的客觀描述。但如果那種精準的描述是基于對葡萄酒某種特性展現程度的判斷,而這種判斷又得基于我們的主觀評價。那客觀主義者的觀點不是自相矛盾嗎?
本文認為精準的葡萄酒描述是長期訓練和感官發展共同作用的結果。因此,對葡萄酒的描述屬于主觀范疇。
2、我們一直都相信在同樣的即時環境中,我們看到的和聽到的,別人一樣也會看到和聽到。那么為什么在品嘗同一款葡萄酒時,我們嘗到的味道,別人不一定能嘗到呢?
確實,在同樣的環境中,我們看到的和聽到的,別人一樣也會看到和聽到。但如果人類的感官經過了某種訓練,結果就不一定一樣了。
3、我們有可能喜歡上(從客觀上來說)品質差的酒,討厭那些(從客觀上來說)品質好的酒嗎?
本文認為好酒與差酒沒有絕對的區分標準。每個人對一款酒的欣賞方式都不一樣。我們居住的地區、日常飲食習慣都會對我們的味蕾和其他感官的發展產生極大的影響。
4、如果一個酒評家說這款酒比那款酒好,這一定是事實嗎?或者這只是酒評家的主觀評價?
對于這點,本文認為這只是酒評家的主觀評價。因為每個人都是不同的個體。你喜歡的,我不一定鐘情。《葡萄酒界權威羅伯特•帕克遭控訴》中的例子就是明證。
5、視力正常的你,在離一個教堂不遠的山坡上,可以清楚地看見這座教堂。不過此時你的眼睛與教堂本身是有一定距離的。但在品嘗葡萄酒時,情況卻不是這樣。比如,你在品嘗夏布利葡萄酒時,你的味蕾得與葡萄酒親密接觸,才能做出判斷。我們是不是可以說味蕾與要品嘗的對象之間的近距離,造成了品嘗結果的主觀性?
本文認為味蕾的體驗(品嘗的結果)與個人的健康狀況、心情、天氣情況、環境、地點及感官的發育等多種因素相關。
各位葡萄酒達人們,對于上述問題,你們有更有說服力的答案嗎?如果有,紅酒世界網熱烈歡迎大家一起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