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報道,法國阿爾薩斯(Alsace)的雨果父子酒莊(Hugel & Fils)正考慮在其即將發布的2015年酒款中標注“Grand Cru”,即特級園的標識。這意味著酒莊對當地分級體系長達幾十年的抵抗態度開始轉變。
圖片來源: Famille Hugel
1975年,阿爾薩斯產區決定對當地的葡萄園進行劃分。這樣的決定得到了莊主吉安(Jean)的響應。于是吉安和一位地質學家開始對葡萄園的土壤、地形等因素開展了仔細研究,希望能夠精確地劃分特級園的界限。吉安認為,只有最好的地塊才能夠被劃分為特級園。但是他對特級園地塊的劃分使得界限之外的酒莊頗有不滿。這些對分級界線有投票權的酒莊認為自己的風土條件與界限之內的地塊一樣優秀。在這樣的分歧下,雨果酒莊選擇脫離阿爾薩斯分級體系,并不在自己的葡萄酒上標記相關等級標識。此舉得到了貝耶酒莊(Domaine Leon Beyer)和婷芭克世家酒莊(Maison Trimbach)的響應。
吉安的侄子、雨果的釀酒師馬克(Marc)認為,只有20個葡萄園可以被評為特級園。但在1983年,阿爾薩斯劃分了25個特級園。兩年后,特級園的數量達到了50個。截止到2007年,阿爾薩斯共有51個特級葡萄園。
盡管當地的分級體系并不完美,但人們普遍認為它利大于弊。然而,對雨果酒莊而言,脫離分級大大阻礙了葡萄酒的宣傳。酒莊擁有已被規定為特級園的斯伯恩園(Sporen)和索恩堡園(Schoenenbourg)中的地塊,但由于酒標上沒有相應的標識,所以人們鮮少注意到。另外在盲品時,雨果酒莊的葡萄酒只能和基本餐酒放在一起,其緊致、內斂的特級園葡萄酒的特性無法得到全面展現。
隨著新管理層的出現,雨果酒莊對阿爾薩斯分級制度的抵抗態度也開始轉變。由于酒莊十分希望人們能夠注意到自家一流的風土條件,標注特級園的標識無疑有助于幫助酒莊完成這一目的。或許是出于同樣的原因,婷芭克世家酒莊在2008年時決定標注特級園的標識,而貝耶酒莊仍處于脫離分級體系的狀態。(文/Jasmi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