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新西蘭先驅報》報道(New Zealand Herald),新西蘭國家毒物中心(National Poisons Centre)的毒理學家及奧塔哥大學(Otago University)的科學家——Leo Schep博士認為古希臘帝王亞歷山大大帝(Alexander the Great)死于由一株植物釀制而成的毒酒。
亞歷山大大帝即馬其頓國王亞歷山大三世是古希臘北部馬其頓的國王。他生于佩拉, 16歲之前一直由亞里士多德任其導師。30歲時,他已經創立古代歷史上最大的帝國,其疆域從愛奧尼亞海一直延伸到喜馬拉雅山脈。32歲時,他便英年早逝。他一生未嘗敗績,被認為是歷史上最成功的統帥之一。
一些歷史學家認為他死于自然原因,但其他的歷史學家則認為他是在一場慶祝宴上被毒死的。
持后者觀點的學者認為毒藥有可能是砒霜和馬錢子堿等毒物,但Schep博士認為砒霜和馬錢子堿等劇毒會導致人馬上死亡,這并不符合亞歷山大大帝的死亡特征。
亞歷山大大帝從毒發到最后死亡共經歷了12天,在這12天期間,他完全不能說話也不能行走。
在Schep博士與奧塔哥大學古希臘經典學專家Pat Wheatley博士合著的研究著作中,Schep博士宣稱最可能的兇手是一種被稱為白藜蘆的藜蘆屬植物釀制而成的酒。
這種開白花的植物能釀制成毒酒。在古希臘時,這種植物被當地人用作催吐的草藥。